第六章 西北风情(3/11)
泉州,我带五个老师傅过来学艺,你这边选拔十名青年去福建培训。资金问题我来解决!”
……
回程的车上,水花靠在苏宁肩头,疲惫却满足:“宁哥,真能成吗?”
“一定能。”苏宁望着窗外的星空,“林主任说了,福建人的性格最爱尝鲜。咱们的油香馓子,准能打开市场。”
水花突然想起什么:“对了,得先说服村里的婶子们把配方拿出来。马奶奶的馓子可是一绝,但她从没外传过……”
第二天一早,水花就挨家挨户拜访村里的巧妇们。
起初,听说要把祖传手艺“卖钱”,老辈人纷纷摇头。
七十岁的回族马奶奶甚至把水花赶出了门:“丫头片子!祖宗的东西能随便外传吗?”
水花不气馁,第二天带着自己做的馓子又去了。
她恭敬地请马奶奶品尝指点,一连跑了五趟,终于打动了老人。
“罢了罢了,”马奶奶叹气道,“我儿子在矿上砸断了腿,家里快揭不开锅了。要是这手艺真能换钱……唉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周末的村部前所未有地热闹。
马奶奶带着几个老姐妹现场演示馓子、油香等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,水花和几个识字的小姑娘负责记录。
苏宁则架起了从县文化馆借来的摄像机,说要“保存珍贵影像资料”。
“和面要三揉三醒……”
“油温六成热下锅……”
“撒芝麻的时机很重要……”
老人们一丝不苟地传授着祖辈传下来的诀窍,年轻人们认真记录。
空气中弥漫着面粉和胡麻油的香气,欢声笑语不断。
正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,院门被猛地推开。
马喊水却是带着几个村干部闯了进来,脸色阴沉。
“胡闹!”马喊水一声怒吼,“祖传的手艺就这么卖给外人?你们对得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