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朱棣也想在大明考行测(2/3)
兴趣。“后世的考题还挺有意思的。”“尽管这解析初看似乎有些曲折复杂,但细细思索,一步步跟随其逻辑,竟然感觉自己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,有种引人入胜的感觉!”对于朱瞻基的这种反应,其实并不令人意外,这与后世华夏许多人热衷于解谜推理游戏的心理颇为相似。朱高煦嘟囔着:“我最不喜欢这种弯弯绕绕,好好的题目不能出得直接点吗?”“整这出,把人都要绕晕了!”朱瞻基看了二叔一眼。二叔果然脑子不太灵活呢。“爷爷,咱要效仿后世,科举出与之类似的题目吗?”朱棣思索片刻之后开口。华夏后世即使人人平等,也需要官员来执行政策。选拔官员,依然是重中之重。既然如此,华夏后世设计这些看似离谱的考题,必定蕴含着深刻的用意和深远的思考。“虽然这些题目很离奇,但是也是在大明试验一番的。”“大明的科举考试目前采用了八股文格式,限制颇多。”“或许可以将其加在殿试之中,用于挑选才思敏捷之人。”“就是这题目,该如何出的问题?”“瞻基,你思维开阔,就由你来负责吧。”朱瞻基有点傻眼。这题该如何出啊!......天幕又接着播放了一些奇葩考题。行测中五花八门的考题,让各朝古人不断懵逼。这得是知识面有多广,脑筋转得有多快,才能回答对这些问题?各朝读书人纷纷汗颜,要是他们生在华夏后世,这些题目,只怕都答不上来几个。华夏后世的学子,要学习的范围也太广了!李世民此时也终于明白了“癫”这个字的含义。他感觉后世的考试内容无比广泛,上至天文星象,下至地理风土。凡是后人能想到的,都能考到。后人想不到的,也会考到。而且,这些考题彼此之间可以说毫无关系。所以华夏用这种题目来选拔官员,究竟是要考察人哪些方面的能力呢?他本来还想着华夏后世能快速崛起,一定是同这个考试内容选拔出来的优秀官员有一定关系。大唐正值科举改革之际,他还生出了效仿后世考试内容的念头。然而,在看到后世的考试题目之后,他感觉后世人在准备考试之时,精神状态一定不是很好!若是他坐在考场,面对的全部是诸如此类的问题,怕是要疯!或许,这也是考试的目的之一,保持积极的心态!亦或是,能选对的考生都是运气极好之人,这样的人当官,可旺国运!所以,能通过这个考试之人,一定是人中龙凤!至少,考试精神就让